我那上國中的女兒,她同學都管叫她23號。她的班上總共有50個人,而每次考試,女兒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老公發愁地說,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聚會,別人都對自家的'小超人'讚不絕口,他卻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唯有我們家的23號女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娛樂節目那些才藝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兩眼放光。後來,看到一則九歲孩子上大學的報導,他很受傷地問女兒:『孩子,妳怎麼就不是個神童呢?』女兒說:『因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老公無言以對,我不禁笑出聲來。中秋節,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廂。眾人的話題,也漸漸轉向各家的小兒女。趁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連那個四歲半的女孩,也會說將來要做電視的主持人, 贏得一陣讚歎!15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 忙得不亦樂乎。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長大了,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稚園老師,領著孩子們唱歌跳舞, 做遊戲。』眾人禮貌地表示贊許,緊接著追問她的第二志願。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著印叮噹貓的圍裙,在廚房做晚餐,然後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著他在陽臺上看星星。』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回家後,他歎著氣說:『你還真打算讓女兒將來當個幼稚園老師? 我們難道真的眼睜睜地看著她當中等生?』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為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孩子也蠻懂事,漫畫書不看了,剪紙班退出了,週末的懶覺放棄了。像一隻疲憊的小鳥,她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 一遝遝地做。但到底是個孩子,身體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吊著點滴,在病床上,她還堅持寫作業,最後引發了肺炎。病好後,孩子的臉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23名。後來,我們也曾試過增加營養、物質激勵等等,幾次三番地折騰下來,女兒的小臉越來越蒼白。而且,一說要考試,她就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再接著,考出了令我們瞠目結舌的33名。我和老公,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恢復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利,允許她繼續訂《兒童幽默》之類的書報,家中安穩了很久。我們對女兒,是心疼的,可面對她的成績,又有說不出的困惑。週末,一群同事結伴郊遊。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 帶著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兒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時跑到後面,照看著那些食物。把傾斜的飯盒擺好,松了的瓶蓋擰緊,流出的菜汁擦淨。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野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兩個小男孩,一個數理天才,一個英語高手,兩人同時夾住盤子上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更不願平分。豐盛的美食,源源不斷地擺上來,他們看都不看。大人們又笑又歎,連勸帶哄,可怎麼都不管用。最後,還是女兒,用擲硬幣的方法,輕鬆地打破了這個僵局。回來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女兒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全車人都被逗樂了。她手底下也沒閒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讚歎不已。直到下車,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聽到孩子們連連道謝,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期中考試後,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他從教三十年了, 第一次遇見這種事。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上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 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他感歎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普通,可是做人,實在很優秀!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妳快要成為英雄了。』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 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著她。她安靜地織著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上,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我心上,竟是驀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 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長大成人後,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甚至, 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何況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們還不慶幸,還不滿足?還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頭地! 那後面還有27名半數以上的孩子呢﹖如果我是她們的父母, 我要如何自處呢﹖在那些漫長的歲月,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又沒學壞,我作為身教言教的父母,能教養孩子長大成人,並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就可告慰先祖,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美好的未來?就算她將來能當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築師,若她心術不正, 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版主曰】讓我想起一部電影《特攻聯盟/ 海扁王Kick-Ass》我們就如主角一樣,世界教導我們要努力成為英雄但現實,我們並不是我只是坐在電影院看別人成為英雄的那一位但我們還是有機會成為別人的英雄(你的另一半、朋友、小孩面前)只需動動我們的滑鼠當你按下【讚】與【分享】你已經是您朋友的最佳分享者(英雄)我們一起坐在電腦前為自己鼓掌一下吧!!加油! 英雄 ...
洞悉狂想-逆向思考:怎麼讓貓吃辣椒? 行銷老師講過一個案例── 美國的公路旁,常常有一些便利商店或是速食連鎖店, 像休息站一樣。這類地方,通常都有空曠的停車 場。駕駛人開車開累了,過來休息,上個廁所,買點東西吃。 這裡有家知名連鎖店的分店,原本生意還不錯, 但不知為何突然開始有哈雷重機族喜歡在他們的廣場聚 集。久而久之,那裡變成一個集合點, 經常有一堆彪形大漢聚集在那抽菸聊天,準備上路飆車。這樣一 來,原本打算進來店裡的客人都不敢上門,生意大受影響。不過, 這群飆車族也沒有做什麼違法的事,店 家也不能出去趕人,更不希望引起衝突。 先別急著往下看,如果你是店經理,你會怎麼做? 這個店家出了奇招,他們開始在廣場播放莫劄特的交響樂, 這麼一來,那些哈雷族突然覺得格格不入,在 那裡聚會變得一點都不酷,於是他們很快就轉移陣地了, 店家生意恢復正常。四兩 撥千斤,以退為進,化 解危機於無形。 我把這招叫做「自然熄菸法」,香菸缺了空氣,自然就會熄滅, 不需要用力擰菸頭,就像哈雷族少了酷的 空氣,自然就會解散。 美國過去也有用類似的方式來處理神祕教義團體, 讓他們的祕密暗語變成小孩子的 玩笑話,受到很大打擊,組織精神潰散。 企業家們喜歡研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 這也是創意心靈的鍛鍊(或者我們稱之為智慧好 了)。我們多做模式上的思考訓練,在面臨許多決定時, 特別是困難處境下,心中的可能性會增加許多, 在許多情況下更能化危機為轉機。 前陣子報導加州有個遊樂園,因為遊客尖叫太大聲,造成居民抗議, 結果這家遊樂園將計就計,規定搭遊 客坐雲霄飛車不能喊叫,反而成為一大賣點, 很多要試膽量的人都很想去。 嬌小柔弱狀的女生當和事佬, 可能可以化解一場男人間的可能爆發的血腥衝突。 解決某個地區治安不好的 方法,也許不是把警察局設在那,而是廣設露天咖啡座跟街頭表演。 解決問題學生的方法,也許不是嚴厲 管教,而是讓他去孤兒院做義工。改善考試作弊問題的辦法, 也許不是抓電子器材,而是改考open book。 「危機就是轉機」、「最壞的時刻就是最好的時刻」, 我們常聽到這些句子。上面的例子裡,有人運用上 這些軟性創意改變困境、創造商機時,我們也會說他很有創意。 創意心靈的重點,不僅在於三十六計,更 重要的是對自身所處環境一種充滿可能性的態度。 我們可以練習用軟性創意的角度,來思考一些問題: 怎麼讓小孩子吃青菜、怎麼跟一個人提分手、怎麼處 理公司的問題員工、怎麼讓家裡的狗會去追皮球、 怎麼讓貓吃辣椒等等。 怎麼讓貓吃辣椒,這可是很有名的故事, 毛澤東與周恩來各有各的創意智慧,雖然滿具政治手段,但從創 意思考的角度卻非常精采: 某日在政治局的一次會議中,毛為會議主席,與會者有劉少奇、 周恩來、朱德等革命同志、高幹合坐一 桌,會議中毛突如其來的問到:「怎麼樣可以讓貓吃辣椒?」 雖然毛以前開會也常突然會提一些奇怪的問題,但這次真的很怪, 大家表情愕然、苦笑,靜默一陣,按順 序劉少奇先發言,他說道:「我會把貓捉住架住牠, 然後再把辣椒塞進牠嘴裡。」 顯然劉是用強制的手段屈服貓,朱德聽了面無表情; 接著周恩來發言,他站起來說:「我會先讓貓餓一陣 子,讓牠覺得很餓很餓,然後把辣椒藏在包子裡面, 放在這貓前面讓牠吃,貓因餓昏了頭不會咬碎而把這 包子一口就吞下去,也感覺不到有辣椒在裡面。 朱德聽了笑得很開心,毛主席則苦笑一下。……….. 其他人都回答完了之後,大家都等著毛主席自己心中的答案, 毛緩緩的說:「我會把辣椒塗在貓的屁眼, 讓貓覺得很痛苦,此時貓自己會受不了, 於是就會用嘴巴舌頭去舔掉辣椒,舔的時候不但不覺得辣,反而 還會覺得很舒服。」 大家聽了想笑卻有一股莫名的寒意。 第一種:由主人用暴力把貓直接抓過來,強餵辣椒! 一次就夠了,下回貓看見主人,遠遠地就嚇得趕快逃走! 主人連見貓一面的機會都沒了!因為這就像是行 銷裏頭的「強迫」!下回朋友只要遠遠看見你,就趕緊躲起來, 你連朋友一面都見不到! 第二種:在貓的日常食物內藏辣椒,騙貓連正常的食物一起吃下肚! 本來貓還信任主人,可是被騙一次,有了慘痛的教訓之後, 再也不相信主人給的食物。這是行銷裏常犯的 「欺騙」!只能騙一次,你的信用就被朋友永久給註銷了! 第三種:把「辣椒」切得碎碎的,一面呼貓過來,一面撫摸貓, 然後趁貓一不注意,就把「碎辣椒」抹到 貓的屁眼上。 結果可想而知:貓因為「又癢又熱」,就會自動用舌頭去舔「 碎辣椒」!這一招是行銷裏頭的「挑危」, 打在「癢處」,讓客戶自己找上門來,心甘情願的來「買產品」! ...
從同事FB轉貼 蠻中肯的http://pro.udnjob.com/mag2/hr/storypage.jsp?f_ART_ID=61983由於個性、價值觀和早期生活經驗的不同,管理者會發展出不同的管理風格和行為。標竿學院常駐資深顧問邢憲生指出,身為領導者做得如何,「看看帶的人做得如何」,答案就揭曉了。 管理者最重要的職務,包括設定工作目標和方向,但經常可以聽到管理者說,「不要想這麼多,做就對了」,而為了保險起見,同時要求部屬做很多的專案,但在專案還沒有貫徹之前,很快地又改變了方向,或是提供一個模糊的大方向,很少清楚界定雙方同意的績效目標,並且還逃避做重大決定。 邢憲生表示,不給清楚方向的主管,通常自己也搞不清楚方向,或是自己心理有想法,但不說出來,而是要部屬去迎合他的想法,這樣的主管不願意承擔風險,因此部屬的表現,就是搞不清楚狀況。有些管理者則在賦能授權方面有待加強,像是不信任或不尊重部屬的專業能力,或是不滿意部屬的技能和表現,經常直接就自己跳下去,把工作完成。而這種類型的管理者,通常會管理很多的細節,以確保成功,或是要求部屬做瑣碎的支援性工作,而非一個完整的案子。邢憲生指出,這樣的管理者通常是某種技術出身,本身因為技能好而被拔擢,但在升任管理職後,依然慣性地去做以前熟悉的工作,覺得底下的人都沒有自己強,到後來就是自己累得半死,但部屬卻沒有機會成長。有的管理者,在溝通管理上出了問題。像是忙著和高階主管開會,卻未定期召開自己部門會議;或未徵詢部屬意見,就做出重要決定;或是用負面糾正的方式,強調什麼事做錯了,那個部分又必須改正,甚或越級下達指令,沒有顧慮中間主管的感受。邢憲生表示,溝通必須適時,而且要注意有沒有越級。很多管理者的溝通,只講了前半段,後面就說「你自己回去想一想」,但如果部屬能夠想到,通常也不會做錯了。對於資淺的部屬,直接講清楚讓他知道方向,是必須的。但對於資深且資優的部屬,點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或許更能清楚釐清問題,和知道彼此的想法。 ...